欢迎来到中格文档网!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解(6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5-02 11:25:05

篇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解篇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解

  

  |LiLunQianYan|理论前沿|怎样构建新发展格局郑新立[摘要]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是“十四五”时期的发展要开好局、起好步。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发挥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消费在扩大内需中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先导作用,确保《建议》提出的各项目标如期实现。[关键词]“十四五”时期;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改革;消费;投资[中图分类号]F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29-1445(2021)06-0039-04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十四五”时期的发展要开好局、起好步。在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我们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创新,确保《建议》提出的各项目标如期实现。的原则,避免个人、地区、行业之间收入的差距过大,政府、企业、劳动者之间的分配比例必须合理,否则,就会影响消费和投资的合理增长,制约社会再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进而阻碍经济发展。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要充分利用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市场规模大的优势,实现国内经济的良性循环,并通过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释放出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主要通过国内需求规模的扩大,拉动经济持续增长,降低对出口的依赖。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中后期阶段,经济增长空间仍然很大。只要能把需求潜力挖掘出来,把蛰伏的经济增长潜新发展格局新在哪提出了重视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要求。经济循环是一个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概念,包括生产、分配、流通、消费4个环节。顺利均衡地进行扩大再生产,是加快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维护经济良性循环,不仅要搞好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和协调,还要注重保持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贯通,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促进社会再生产顺畅地进行下去,这就对宏观调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例如分配环节,包括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应根据公平与效率兼顾力释放出来,就能对经济增长形成强大拉动力。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发展格局,就是要求我们主要从扩大国内需求上寻找发展的动力,促进未来15年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强调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要重视发展开放型经济体系,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国内经济增长。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国民经济由封闭半封闭状态转变为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体系。202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2.16万亿元人民币,比2019年增长1.9%。我国已成为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对June,2021/QIANXIAN3|理论前沿|LiLunQianYan|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带动了产业升级、就业扩大和居民收入提高,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回顾对外开放的历程,我们实现了五大转变:对外贸易从加工贸易为主转变为一般贸易为主;出口从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转变为以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品为主;资本流动经历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转变;在产业的开放上,从制造业率先开放到服务业开放,形成了全面开放格局;在地域开放上,从沿海城市率先开放,扩大到内地城市和沿边城市开放,从设立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到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外向型经济体系。党中央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对之前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经验的总结,是在新形势下对处理好内外经济关系提出的新的战略要求。新发展格局好在哪有利于我们集中精力解决好国内问题,把自己的事办好。在经济发展新阶段,我们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方面的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这些问题影响着国内经济的良性循环。把国内大循环作为主体,可使全党全国的注意力集中到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上。通过解决这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使广大人民从经济发展中获益更多。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要求我们必须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国内市场,首先满足国内需要,促进国内经济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只有国内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才能为人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迅速提高提供强大物质保障,真正实现以人40前线/2021.6民为中心,一切从人民出发,一切为了人民。实现国内大循环的畅通,意味着要千方百计减少中间产品的占用,缩短流通时间,提高流通效率,扩大最终消费品在社会总产品中的比重。这就使广大人民的消费水平能随着经济发展得到更快提高。有利于形成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质量。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经济格局,主要通过扩大内需和提高自立自强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只要我们通过改革调整好收入分配结构,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使广大人民的潜在消费需求转变为有支付能力的现实需求,提高消费意愿和能力,就能形成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把强劲的增长势头保持下去。只要我们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就能牢牢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新发展格局怎么建发挥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一是围绕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当前,我国少数高技术产品和关键零部件仍然依赖进口,成为“卡脖子”环节。因此,我们必须强化科技创新力量,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发扬科学家精神,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难关,有效突破产业瓶颈,特别是在可能引发第四次产业革命的若干重要科技领域,如量子科技、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先进制造、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力求率先取得突破,加快科技自立自强。二是围绕畅通经济循环深化改革。流通是畅通经济循环的重要基础,包括市场交换、物资储运等。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建设现代交通运输设施和物流体系,我国流通成本大幅下降,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流通成本仍明显偏高。疏通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关键在于深化流通体

  |LiLunQianYan|理论前沿|制改革。要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使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三是围绕扩大内需深化改革。近期,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来自农村,重点是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中西部农村是我国农产品的主要供应地,是我国农村人口和输出农民工的集中地区,提升中西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之后,应适时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乡村振兴特别是加快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上来。加快乡村振兴,关键是深化农村体制改革,通过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战略,以城带乡,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如果能在“十四五”乃至更长时间内致力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发展特色小镇,使农村人口人均收入水平接近或赶上城市人均收入水平,将会释放出巨大的消费需求潜力和投资潜力,未来一个时期实现经济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就有了可靠保证。因此,要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土地制度、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扎实推动共同富裕。①四是围绕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改革。随着我国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港建设不断推进,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更加开放的中国给世界带来更多新的机遇。我们要按照党中央的决策,深化商品、服务、资金、人才等要素制度型开放,稳步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建设,完善市场准入和监管、产权保护、信用体系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五是围绕全面绿色转型深化改革。对于不能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其价值的生态产品,如清洁的空气等,应由政府制定统一的排放标准和环境标准,严密检测、严格监管,把生态产品的成本纳入各市场主体的商品和服务成本之中,使大家拥有同等竞争条件。对已经形成的存量污染物,要尽快加以治理和资源化,对每一项治理工程所需费用进行科学评估,政府制定相应的补偿政策,通过招投标,吸引国内外企业参与投资和治理。围绕实现碳中和目标,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凡是有利于降低碳排放和节能、减少污染的经济活动,包括生态修复工程,根据其减排量,一视同仁地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和奖励,优先批准其投资项目,优先提供建设用地和资金支持。鼓励资源节约型消费方式,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在需求端形成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强大拉动力。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发挥消费在扩大内需中的基础性作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扩大内需是一个关键,而扩大消费需求又是扩大内需的重中之重。因为消费既是社会再生产的目的和终点,又是新一轮社会再生产的起点。消费需求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消费水平大幅提高。特别是最近10年,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虽然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只要我们能够通过改革等措施把消费的潜力不断释放出来,就能形成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建议》提出“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兴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这为未来扩大消费指明了方向。住房和汽车作为百万元级、10万元级的传统消费品,对整个消费市场具有决定性影响,是其他消费难以替代的,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改①《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关键作用》,《人民日报》2021年2月20日,第1版。June,2021/QIANXIAN41|理论前沿|LiLunQianYan|善汽车使用环境和使用强度等管理办法,让更多消费者圆自己的轿车梦。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增加住房供给,稳定住房价格,满足广大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随着居民消费由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对绿色、健康、安全消费的要求增强。企业要积极创造更多优质产品,努力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发展冷链物流,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服务消费将是未来消费的增长点,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旅游健身、家政服务等在居民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将不断增加。特别是为了适应老龄化社会产生的巨大需求,应健全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的服务体系和对失能老人的照护制度,必须把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结合起来,通过制定统一的法规、政策和制度,明确统一的服务标准,加快培养护理队伍,吸引企业投入,为老龄人口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等。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先导作用。投资需求属于中间需求,为扩大最终需求储备供给能力。“十四五”时期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对投资的需求巨大,必须保持一定的投资强度。《建议》提出要“拓展投资空间”“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投资的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例如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技术障碍,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努力锻造一批像华为公司一样具有超强创新能力的企业,充当各个行业的领军企业。围绕提高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率,改革技术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探讨把更多职务发明收益留归创新者。鼓励企业把研发机构设在海外,择全球人才而用之,以开放促进创新。围绕培养创新型人才特别是创新领军人才,改革教育体制。二是新型基础设施。主要涵盖342前线/2021.6个方面:信息基础设施,包括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融合基础设施,即对传统基础设施加以智能化改造;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完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需要巨额投资,主要应通过债券融资。当前,发展政府和企业债券市场面临着历史机遇: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世界各国投资者看好中国经济;人民币处于升值周期,投资中国政府和企业发行的长期人民币债券,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中国具有全球最大的实体经济,正处于产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阶段,未来必将出现越来越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通过发行长期人民币债券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有利于完善资本市场功能,助力扩大内需,为经济发展增添后劲,而且有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三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领域的产品和服务,绝大部分属于公益性质或半公益性质。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投资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优选项目,财政部门主要负责政策补偿,政策性银行和证券主管部门负责配套资金支持,避免由一个部门包打天下。此外,需要政府把行政立法、制定政策的职能与企业提供产品、服务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如建立完善的失能半失能老人照护体系,既能满足这些老人的紧迫需求,又能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同时也为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提供一个新的渠道。[参考文献][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20-12-19.(作者简介:郑新立,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责任编辑/申洁

篇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解

  

  【特

  稿】正确认识和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北京1]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00091严书翰[()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F12[C

  [1006-8279202101-0005-5中共中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简称《建),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议》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建议》在论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时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关系国家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战略部署,是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发展格局,澄清在这个问题上的片面认识,对于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具有重要作用。一、构建新发展格局决不是不要对外开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发展格局简而言之就是双循环格局,这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创新意义,已经引起国外尤其是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学者高度关注。在这些关注中,多数观点是友好的,有些还是颇有见地的。比如,有的观点认为中国及时采用双循环战略是明智和务实的;还有的观点认为,在当今全球化有被逆转的危险背景下,中国的双循环做法无疑是在为全球化力挽狂澜……,等等。当然,也有的观点对中国实施双循环的战略表示担忧,耽心中国会回到闭关自守的年①代。这种观点颇有代表性,对此需要作出辩证的分析和有说服力的回答。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确实一度处于闭关自守的状况中,这是由当时外部和内部的因素所决定的。就外部因素而言,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不甘心看到中国人民站起来,对中国实行了长达几十年的封锁,这个历史事实是无法改变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建国以来长期处于同世界隔绝的状态。这在相当长一个时期不是我们自己的原因,国际上反对中国的势力,反对中国社会主①”义的势力,迫使我们处于隔绝、孤立状态。从内部因素看,在一个时期里党的指导思想受到了“左”的影响,因而不能正确处理自力更生与争取国际援助和合作即对外开放的关系。再加上当时我们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这个体制缺乏主动对外开放的动力。今天我国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外部条件和内部因素都是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所不能比的。从外部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各国相互依存加深,加强交流合作的动能依然强劲,我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从内部看,我国仍处于成长上升期,内需2021.1理论学习与探索《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2页。·5·

  这个发展的内生动力依然强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不可阻挡。特别是我国市场经济成熟而且具有活力,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改变,我国发展具有的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没有改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如2020年11月4日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11月10日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上的讲话,11月13日在浦19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对话会上的主旨演讲等。在这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都强调了这个重要的战略判断:“中国将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我们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需要,而且将更好造①我们说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福各国人民。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国内学界也就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重大课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其中有一种观点应引起我们重视。这种观点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应对国内外情况发生重大的甚至是意想不到的变化后及时作出的迫不得已的选择。这个看法不尽全面,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即两个时间段上对这种观点作出这样的回答: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们党根据国内外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后作出的主动的战略选择,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化认识和科学把握。至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2008年以美给世界经济以巨大打击,我国经济发展也受到很大冲击。面对这场事前并无迹象而突然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我们党处变不惊,认真分析、科学应对。我们认为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原有的以出口、投资和内需这“三驾马车”为标志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造成很大冲击。以4万亿投入国内需求为标志,表明我国经济已开始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经常项目顺差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由2007年的9.9%降到现在的不到1%,2008年以来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7个年份超过100%,同时国内需求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呈现强劲。党的十八大以来,向国内大循环转变更加明显。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一系列旨在做好国内自己事情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从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提出新发展理念到我国社第一个时间段是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11月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而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争取开放发展中的战略主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放是国家进步的前提,封闭必然导致落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转,任何国家都无法关起门来搞建设,中国也早已同世界经济和国际体系深度融合。我们绝不会走历史回头路,不会谋求‘脱钩’或是搞封②。”闭排他的‘小圈子’二、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主动的战略选择自从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①——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对话会上的主旨演讲》,《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互利共赢—新华每日②习近平:《电讯》2010年11月19日,第2版。,《习近平:《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20年11月5日,第2版。·6·2021.1理论学习与探索

  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的重大判断等,这些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核心观点,又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作了理论上的准备。第二个时间段是从爆发以来至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建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关系党和国家大局的重要战略部署。首先,这是适应国内外环境变化的客观需要。从国际上看,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国际大变局加速变化,逆全球化抬头,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非经济因素冲击,加剧了现有国际治理体系危机,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改革开放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因此,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从国内看,发展的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既取得了“十三五”时期的重大成就,又有明显的制度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要看到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各种短板都还存在。因此,我们要不断提升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眼光和能力,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其次,这是畅通我国国民经济循环的战略选择。要使我国经济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其重要前提条件是国民经济循环要畅通。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提出并实施“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国民经济循环战略,形成“世界工厂”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一度颇有成效,成为改革开放的“红利”。但是,随着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的变化,现在这项改革开放的“红利”逐步减弱。当前,我国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021.1理论学习与探索循环动能明显减弱。与此同时,国内需求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据统计,和中秋节(共8天)全国就有收入4665.6亿元6.2020年国庆节,。37亿人出游,实现国内旅游从2020年月购物金额达1日至10月,海南离岛免税71008日(共亿元。1我们要主动把握这客观00天)上已形成的出口和内需此消彼长的态势。发展经济就是要扬长避短。相比较而言,我国国内需求具有巨大潜力,这是我们的明显优势。当前国外的循环对我国不利,有些因素是我们难以把握的。因此,我们需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居民消费的巨大潜力,提升内需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以国内大市场、大内需为牵引,推动国际市场和世界经济的复苏。正如《产建议、》分配提出的、,流通要依托强大国内市场、,消费各环节,打破行业垄贯通生断和地方保护,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三、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把握的几个基本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全面阐述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遵循原则和中长期目标等,其中包含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几个基本点,我们要牢牢把握。主义初级阶段1.以新发展理念为行动指南。在整个社会,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建议》指出: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什么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这是因为“发展理念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7·2①”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跟着也就好定了。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前已论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决不是不要对外开放,而是要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当今时代,任何关起门来搞建设的想法,任何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做法,任何搞唯我独尊、赢者通吃的企图,②”都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并把它贯穿到《建议》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中去,即12个方面: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内市场、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发展,文化建设、绿色发展、对外开放、社会建设、安全发展、国防建设,才能很好地完成这些决策部署和工作。只有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把它贯穿于发展全过程各领域,才能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进而为实现《建议》提出的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当前我国发展最需要解决的就是发展动力问题,尤其是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来激发我国发展动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科技创新作了重要摆位和重大部署,要求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12个方面的部署和工作中去,其中居第一位的是科技创新。这是我们党在科学把握当前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坚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发展道路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适应了新时代我国科技创新的阶段性特征和主要任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如此重视科技创新,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作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当前,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创新发展,因为今后我国综合国力增强不可能再依靠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了,主要依靠高质量发展,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道路。所以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这关系我国发展全局,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我们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在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不断拓展发展新空3.以推动科技创新为强力支撑。创新始终1978年以来的历史有力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这是因为改革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当前,国际大循环的动力明显减弱,国内循环的动力需要进一步激活,以促进国际大循环,这就需要深化改革。进入“十四五”时期的改革仍具有系统性、艰巨性等特点,也就是说现在需要的改革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而且牵一发动全身,这就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增强改革的系统性、协同性。所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开放也是改革。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开放则国兴、封闭则国弱。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抬头,给经济全球化带来很负面的影响。我们要不畏浮云遮望眼,坚信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①2.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巨大动力。我国·8·②(,中央文献出版社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016年版,第825页。,《习近平:《在浦东开发开放3人民日报》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2020年11月13日,第2版。2021.1理论学习与探索

  间,塑造新的发展优势。这已被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所证明。我们用了不到一周时间,确定了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分离得到病毒毒株并向世界发布分享;病毒序列发布后市应用1,4天内,完成核酸检测试剂研发和上快速实现检测试剂从无到有的突破;目前我国已有17个新冠病毒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因此,我们7个进入三期临床试验阶段等。要充分发挥我国制度的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要增强创新发展的自信心,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统筹布局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系统、完备、高效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激发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和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创新发展新路径,尽快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国共产党近百年历史和4.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中实践雄辩地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个极为重要的论断包含两方面涵义: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长期历史经验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取得历史性的成就和变革的基础上,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提升到崭新境界: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是最高政治力量。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党和021.1理论学习与探索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五大重要原则中的第一条,这是高瞻远瞩的战略考量,因为在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破解许多难题,将会遇到一系列风险挑战。越是这样,就越能体现中国共产党是指引方向的指南针、凝心聚力的主心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因此,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号召:全党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总之,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主动战略选择,是实现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部署,要牢牢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本点。这不仅对于完成《建议》提出的“十四五”时期的目标任务,而且对于实现,乃至于对实现中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意义。[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导,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北京战略与管理研究会会长]〔责任编辑:陈安娜〕·9·2

篇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解篇五: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解

  

  加快构建什么新发展格局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构建新发展格局指的是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必须具备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并以此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的强大竞争力、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强大推动力,要重视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

  可以说,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是要打破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旧模式,形成“以内为主、内外兼修”、具有发展主动权的新格局。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要让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这不仅是适应国际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外部环境做出的主动战略调整,也是中国经济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搞闭关锁国、内卷化的经济循环,而是强调在世界范围实现经济循环。因此,我国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必须进一步深度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厚植传统优势,增强领先优势,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要在加强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基础上,在更高开放水平上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相对接,通过融入国际循环促进国内循环、以畅通国内循环支撑国际循环,在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能的同时,让国内市场成为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

篇六: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解

  

  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xxxx--心得体会范文】

  经验是指经过阅读和实践后形成的一种接受性写作。语文阅读体验类似于数学阅读笔记经验是指将所学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实践和记录反映出所学的内容,类似于经验总结。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篇1】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不仅把构建新发展格局列为一项重点工作任务,而且将其确定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深刻认识其重大意义、本质要求和关键举措,对于贯彻落实好这一战略任务十分重要。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发展阶段变化的必然要求总的来看,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发展阶段变化的必然要求。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方面,随着我国发展阶段变化,我国传统的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模式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和调整压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参与国际大循环的基本模式有两个特点:其一,从供给侧来看,就是不断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并基于国外的技术、设备及产品的可获得性建立自己的产业体系。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和积累,目前我国的产业规模已经相当庞大,技术水平也有不小进步,但总体来看,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还是高度依赖外部。其二,从需求侧来看,我国企业凭借优越的要素组合和独特的制度环境优势,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档次的同时,不断降低产品成本,物美价廉成为中国产品的代名词,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不断提高,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不断扩大。

  随着我国发展水平提升和发展阶段变化,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从供给侧来看,传统的技术进步和对外合作方式面临调整压力。过去,我国技术水平比较低,与先进技术差距比较大,这时对国外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不会与发达国家的产品形成竞争关系,而是会形成上下游的利益共同体关系。我们虽然凭借低廉的成本优势赚了一些辛苦钱,但发达国家凭借技术优势赚得更多。这时不仅不会有矛盾,甚至会很受欢迎。但当我国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显著提升,尤其是在有些方面还处在比较领先位置、不少产品开始形成与发达国家产品竞争关系的时候,矛盾和摩擦就会随之而来。从需求侧来看,扩大出口方面也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我国出口份额的增加,必然伴随着国际竞争格局的调整和变化,伴随着国家间一些产业、企业竞争力的此消彼长。这种情况在我国发展的早期阶段影响不明显,因为那时我们的发展水平较低、经济体量较小,但当我国达到第二大经济体体量并仍然以相对较快的速度持续增长的时候,压力就会越来越大,矛盾和冲突也会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我国发展水平提升和发展阶段变化,也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形成了新的发展优势和潜力,从而为我们克服挑战、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国除了拥有巨大和快速成长的内部消费和投资需求市场这一基本优势外,所具有的独特的超大规模性优势亦十分明显。

  随着我国发展水平提升和发展阶段变化,一方面,我国传统的曾经十分有效且作出巨大贡献的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模式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和越来越大的调整压力;另一方面,发展阶段变化也使我们形成了巨大而独特的内部发展优势和潜力,为应对挑战提供了有利条件。只有从我国发展阶段变化的角度来分析和认识,我们才能够深刻理解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的深刻含义。

  准确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任务和本质要求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所需完成的主

  要任务,《建议》从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和拓展投资空间等几个方面作出了部署、提出了要求。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完成好两大核心任务。一是进一步加大扩内需力度,更充分地释放内需潜力,使内需在支撑今后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加快补齐我国发展中的诸多弱项、短板,进一步增强我国发展的韧性和安全性。

  加大扩内需力度并不是一个新的要求和举措,只不过在新的形势下更加重要和紧迫。按照《建议》部署,新形势下进一步扩大内

  需,要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二是通过改革释放需求潜力。比如,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调整和优化收入分配关系,不断释放消费需求潜力;通过深化土地、金融等要素市场改革,进一步释放投资需求潜力等。三是处理好释放内部潜力与扩大开放的关系。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与扩大对外开放并不是相互矛盾或相互替代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内循环更加畅通了,内部优势和潜力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既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和促进全球增长,也有利于提升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优势和能力,从而对更好地做好对外开放和扩大外需工作起到强有力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反之亦然,继续坚持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也能为我们更好更有效地畅通国内循环和释放内部发展潜力创造更好的条件。

  从供给侧来看,我们必须加大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的自主创新和集中攻关力度,必须着力解决核心技术、核心设备和关键元器件受制于人的情况。经过

  4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我国在创新发展方面也积累和形成了诸多新的优势和潜力,有待充分发挥。但自主创新和集中攻关决不等于关起门来搞创新,而是以我为主地充分吸收和利用国际资源的开放创新。自主创新也绝不意味着我们要在每个领域或环节上都掌握关键核心技术,那样既无可能也无必要,而

  是在充分发挥和利用我国基础和优势的前提下,在若干重要的关键和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优势,以形成相互制衡相互利用的关系。在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同时,按照《建议》要求,要加快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要靠深化改革

  构建新发展格局,看似是发展问题,实则是改革开放问题。无论是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补齐经济发展短板弱项,还是充分利用我国优势条件挖掘内需潜力,都要靠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对于"十四五"时期如何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建议》已经作出了全面的部署。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出发,应着重从四个方面进一步着力。

  首先,要进一步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其中最关键的,一是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切实打破对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各种隐形壁垒,切实加强产权保护,稳定民营企业家的预期和信心。二是通过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使其更好发挥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撑、引领和带动作用。三是进一步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促进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促进乡村建设,释放乡村投资潜力。四是进一步完善公平

  竞争相关制度,包括加快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市场准入评估制度、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等。

  其次,要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下一步的发展争取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在扩大开放问题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已经提出了诸多明确要求,比如,要"吸收借鉴国际成熟市场经济制度经验和人类文明有益成果",要"加快国内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要"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市场化改革",等等,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关键是要把这些要求落到实处。

  再次,要进一步优化创新的生态和环境。创新不仅是科技创新,而是一个包含文化、理念、制度等在内的社会系统工程。可以预见,下一步创新的国际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为此,必须下大力气着力改革我国的教育、科研和人才管理体制,着力解决制约创新的诸多"卡脖子"问题,着力营造与新时期创新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创新生态和环境。科技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快营造良好的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的吸引人才的社会和文化环境,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最后,要积极探索和创新推进改革的方式方法。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进改革的成功经验,当前需要从两个方面着力推进改革举措的落地见效。一是更好地处理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关系。改革进展到现阶段,顶层设计无疑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同时也要充

  分发挥基层和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首创精神。顶层设计主要应当明确方向性、原则性,要给基层探索留下充足的空间。二是加快完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制度,强化对干部的正向激励,建立健全改革容错纠错机制,更加充分地调动广大干部尤其是地方干部改革创新的积极性。

  【篇2】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

  改革,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场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伟大革命,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改革开放是提高我国经济实力、实现综合国力由弱变强的历史必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由弱变强,成功实现由低收入经济体向上中等收入经济体的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中国经济的繁荣局面。

  改革开放是改善人民生活、实现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历史必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快,城乡居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向全面小康迈进,社会保障从低水平到建立制度框架再到全覆盖。改革开放创造了改善人民生活的雄厚物质基础。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

  改革开放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必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从沿海到沿江、沿边和内陆,从制造业到农业和服务业,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我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改革开放提升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中国举足轻重的国际地位。

  伟大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由之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定不移沿着改革开放这条富民强国之路走下去。

  【篇3】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

  听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同志关于《2021年经济形势与政策要点》的视频讲座后,感受很深,尤其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讲座深入浅出,引经据典,不仅在经济知识、信息、数字方面内容丰富,而且在经济政策、理念、成就方面也分析透彻,启迪了思维,开拓了视野,明确了目标。高水平的讲座带给人的震撼是多方面的,希望老干局多组织这样的讲座,以利于我们更好的分析形势、判断形势,为师市的高质量快速发展献计献策。

  01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

  新冠疫情使世界经济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全世界的贸易受到很大影响,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的国际贸易2020年9月、10月、11月逐步增长,2020年第一季度受疫情击冲,GDP(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6.8%,党中央提出"六稳"、"六保"等应对策略,二、三、四季度经济增长率逐季上升,全年GDP有望实现增长2%。

  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逐月下降,就业形势也在恢复正常。物价稳中有升,CPI(消费物价指数)回落。人才加速回流。我国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02牢记五个根本

  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深化了对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即: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确抉择的根本前提;制度优势是形成共克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作为退休干部要始终做到理论上的清醒,政治上的坚定,行动上的自觉。"不吃老本,再立新功",退休不褪色,永远听党的话,发挥正能量,为党旗增光添彩。

  03构建新发展格局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须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意产品质量的打造(去国外买马桶盖)、教育质量(去国外留学70多万)和医疗质量(去国外就医70多万)的提升,注重需求侧管理,保障内、外循环畅通。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影响着世界经济格局,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实现产业转移,劳动密集性产业推进地区间梯度转移,例如重庆变成了世界上最重要的笔记本电脑出口市场;郑州吸引了智能手机后变成了消费电子产品出口基地。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还要引进高端产业、人才、技术。提高国际市场份额。抓好2021年的八大重点工作,提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努力实现"十四五"开门红。

推荐访问: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解 新发展 格局 构建

本文来源:https://www.feiyangkj.com/fanwendaquan/youxiufanwen/18062.html

推荐内容